图片
最早接触李清照,必须是课本。
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,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争渡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
这首词甚至被同学改编过无数版本。
初见平平,无甚惊人之处。
再见有点意思。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一连14个叠字,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。
彼时初高中之际,也正是情窦初开之时。那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是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,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而偏偏遇到了最会写愁的女词人。
她说“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,许多愁”;
她说“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”;
她说“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,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”……
于是,李清照,易安居士,便熟识起来。
她是山东历城(济南)人,18岁之前是士之娇女;嫁人之后遇到知己挚爱;43岁经历北宋灭亡;46岁丈夫去世;历经国破家亡,国家不幸诗家,李清照的作品不再只有婉约,也有了豪迈的一面。
再之后直到73岁去世,中间也有插曲说她敢于再婚、离婚,当然也有说法是造谣,但我重点爱的是她的才,她的诗词,她的性格,她的成长。
图片
士之娇女
李清照能够有第一才女的成就,离不开家庭的托举。
在封建社会,女子能够接受教育并被称为才女的实在是凤毛麟角;父权社会,男性读书考取共鸣能够光宗耀祖,女子则不具备这项社会功能。
如此大环境下,李清照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,说明她是真的有才并被世俗认可。
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,并被称为是“苏门后四学士”之一,因此她的家庭是书香门第。她的外祖父是王珪,曾做过宰相,但的她的母亲在她一两岁时就已经去世;而她的继母是宰相王拱辰的孙女;因此她的家庭是她的奠基石。
李格非40多岁才得女儿李清照,此名不难联想一句诗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。他将女儿当男儿一般培养,因此她不拘泥于闺阁;他不掩饰自己女儿的才华,她十几岁时候的词作就非常的惊艳。
回到课本上的那首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,其实就是一篇小日记。古人云“诗言志,词传情”。时间地点事件,在溪亭的一个黄昏,和小姐妹去划船,喝多玩尽兴了,找不到回去的路,不小心到了藕花深处,争渡,结果惊起一滩鸥鹭。能够看到她的活泼大胆以及无拘无束的生活。
大家闺秀见到外男如何表现,不知道,但李清照是“见客入来,袜刬金钗溜。和羞走,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”。调皮娇憨的形象跃然纸上。
而且李清照的爱好也一定和其他大家闺秀不同。
她好酒,诗词中的酒数不胜数,“浓睡不消残酒”,“东篱把酒黄昏后”,“愁浓酒恼”……
她好赌,逢赌必赢。斗鸡、斗蛐蛐、掷骰子、赌球都不在话下。写了一本赌博攻略《打马图序》“与性喜博,凡所谓博者皆耽之,昼夜每忘寝食”;
她还敢于做自己,说自己有才气,甚至把李煜、柳永、晏殊、苏东坡等人挨个怼个遍,说这些人不会写词。
17岁时父亲任礼部员外郎,她跟父亲来到汴梁,结识很多文人雅士,和张耒、晁补之一唱一和写诗玩乐。
关于安史之乱,她有自己的看法”何为出战辄披靡,传置荔枝多马死,”唐玄宗怎么能打的赢呢,他的战马都跑死在给爱妃送荔枝的路上了。此诗传开后,世人评价“李家有女初长成,笔走龙蛇起雷声”。
可见李清照的文史知识、胸襟和眼界是非常有豪纵之气的。
一个傲娇的才女形象就这么出现了。虽然北宋爱文人,但也多是男人,如此这般的女人也的确是太让人刮目相看了。
在她之前,女性形象是模糊的,被压抑被限制的,是一个跟随者,被冠以夫姓。
而她却不一样,她有才华、高傲、自命不凡,甚至气概比男子都强,因此才能被我们看见,被历史记下。
图片
知己挚爱
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赵明诚。
夫家姓赵,和皇帝同姓,属于闲散贵族,父亲吏部侍郎;丈夫赵明诚是太学生,未来也有大好前程;并且二人还有共同爱好,读书喝茶,喜字画古董金石,二人每天玩得不亦乐乎。
由于政坛波动,宋徽宗清算元祐党人,因此李格非的名字被刻到党人碑上,李清照娘家和夫家成为政敌,皇帝又下旨不允许宗室和奸党通婚,于是20岁时夫妻二人被迫分开。
这时李清照写了《一剪梅》来诉说相思之苦。
红藕香残玉簟秋,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云中谁寄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花自飘零水自流,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分开三年,元祐党人平凡,夫妻二人再次团聚。后来李清照就跟夫家迁居青州,过上了琴瑟和谐的生活。
24岁—38岁,夫妻二人聚多离少,二人最喜学术研究。
赵明诚写《金石录》,李清照则补足;
李清照研究词学《词论》,二人都对学术做出了贡献。
除此之外,二人就是研究古董金石碑帖等等,忠于玩乐,其中的赌书游戏还被后人津津乐道。清代的纳兰就有词说“赌书消得泼茶香,当时只道是寻常”。当时以为日子就是这样过的,现在想来不可再得。
赌书就是一个人随便说出书上一个典故,另外一个人就要打出这个典故的出处是哪一部书,哪一卷,哪一页哪一行?答对了的人就可以先喝茶,答错的人就得为对方奉茶。
丈夫出差,李清照也会给他写小情书。
《醉花阴》——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销金兽,佳节又重阳,玉枕纱厨,半夜凉初透。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
这首词写的很深情,“人比黄花瘦”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,以瘦暗示相思之深。
赵明诚看到后很受感动,他闭门谢客用三天三夜写了50首词,然后把李清照的词也混在一起,拿去请自己的朋友来评一评,结果朋友的结论是,只有三句最好,“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
因此后人就有人认为赵明诚的才华配不上李清照。但事实也可能是很多人嫉妒赵明诚得妻如此,丑化和抹黑他,并说他忘恩负义,始乱终弃。
人生就是“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,此事古难全”,38岁时二人第二次分离。赵明诚去莱州做太守,二人聚少离多。半年之后,李清照就不顾世俗去莱州找赵明诚。
图片
南渡漂泊
在43岁那年,也就是公元1127年,金人大举南侵,靖康之变,北宋灭亡。
接下来几年,赵明诚辗转在南方做官,时不时遭遇金兵的威胁,李清照则颠沛流离,尽管如此,二人仍在战乱中努力保护自己收集来的文物。
赵明诚叮嘱李清照,“我们有15车的文物,万一遇到战乱你要逃难,你得带着这些文物,实在不行一般的古籍字画就丢掉,但那几件礼器一定要带在身上,只要人在就不能丢。”
46岁时,丈夫赵明诚染病去世,李清照安葬丈夫之后跟着朝廷一路南奔,然后大量收藏也在路上遗失了,直到绍兴二年李清照才在杭州安顿下来。
面对国破家亡,婉约派的李清照,也展现出了豪放派的风格。
她写诗明志,写下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”她钦佩项羽身上的骨气,不肯忍辱,不肯委曲求全,连命都不要,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态度。
她写《题八咏楼》。千古风流八咏楼,江山留与后人愁。水通南国三千里,气压江城十四州。她心系故国,对自己也对后人说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我们未能完成的事情,后人要记得卷土重来,绝不能让千古风流的江山毁于一旦。
此时的李清照不再是闺中少妇不知愁,她展现出了性格里豪迈的一面。这个阶段是李清照最有人格魅力的阶段,她心智成熟,经历了很多事,能够承担压力,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眼界和胸襟。所有的这一切塑造了她作为一个诗人的品格,增加了她的深度和厚度。
而她晚年最受争议的事情是她改嫁的事情。说她嫁给了张汝舟,后来发现此人只是惦记她手里的金石字画,并且还家暴她。于是李清照收集张汝舟买官的证据,到衙门去告发他。张汝舟进监狱,而李清照则被亲友救走,并且果决离婚。
也有学者考证说此事是谣传,我个人也认为,遇到最美的爱情之后,其他都已经是将就,世间怕是再难有如赵明诚那般懂李清照的人了。而已经成熟的李清照也绝不再需要其他人来共度余生了。
南渡之后的李清照还写过《渔家傲》——天接云涛连晓雾,星河欲转千帆舞。仿佛梦魂归帝所。闻天语,殷勤问我归何处。我报路长嗟日暮,学诗谩有惊人句。九万里风鹏正举。风休住,蓬舟吹取三山去!
四处流徙的她梦中听到天帝问她:你可有归宿之处?
她说,路漫漫修远,现在已是日暮,也暗说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;学作诗虽有佳句却也没有什么用,暗叹自己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;但是想化作庄子里的鲲,想借九天的风力飞上高空,飞到海上的蓬莱仙山去。
这也是李清照对自己整个人生的反省,人生一世,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呢?最终的归宿又是哪里呢?
晚年的李清照还写《永遇乐》——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。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春意知几许。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。来相召、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。
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。铺翠冠儿,撚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。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、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
南下生活这么多年依然不习惯,推辞好友的邀请,站在帘子底下挺别人说笑。一下就想到朱自清的“热闹是他们的,我什么也没有”。读出了无奈,读出了痛苦,家国都不在了,还怎么快乐得起来呢?
再和最开头的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对比,就看到了一个人一生的变化。最初的活泼无拘无束,到后来的旁观自省,一生的动到静,满满都是无人诉的经历。
73岁时李清照去世,相比较还算是长寿,可见她是一个豁达的人,能够安于自己的内心,能够抒写自己的情绪,能够安放自己的一生。
图片
图片
李清照是才女,代表了南渡士人的形象,她身上承载了南宋风雅之士对北宋士族风流的记忆和感情。
李清照是才女,她气质不俗,向上承接汉唐才女的气度,向下开启明清才女的趣味。
李清照是才女,不仅有儿女情长的细腻,更有巾帼女子的豪迈,千古第一李易安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平台安全查询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