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阳市委书记和董宇辉直播 文化传播新篇章。车窗外的庆阳风景飞速倒退,车内的气氛却因一句话骤然升温。纪录片导演李东坤突然双手抱拳,对着镜头前的董宇辉感慨:“这些事本该是媒体的责任,不该是一个卖菜的直播间在做……”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点头附和,而董宇辉只是笑笑:“团队也要生存。”
这场车内对话折射出文化传播的生态变局。李东坤的感慨并非偶然。他的代表作《河西走廊》曾让无数人领略西北文化的厚重,但如今,一部纪录片的制作周期动辄数年,而董宇辉的直播间只需一场两小时的直播,就能让庆阳的皮影戏、香包刺绣被百万人围观。黄泽元提到,直播后庆阳文旅账号粉丝暴涨300%,酒店咨询量翻倍。
传统媒体并非不努力。央视《国家宝藏》等节目也曾掀起文化热潮,但高昂的制作成本与固定播出时段,难以匹敌直播间“边走边讲”的灵活。某地方台编导坦言:“我们拍一部非遗纪录片预算50万,点击量可能不如一场直播的零头。”
董宇辉从不回避商业属性。在甘肃,他一边讲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,一边推荐本地杏脯;在西安,他讲述兵马俑的历史,顺手卖出2000份肉夹馍。网友戏称:“别人带货靠吆喝,宇辉带货靠‘上课’。”这种模式意外打通了文化传播的“任督二脉”。复旦大学一项研究显示,文化类直播的观众复购率比纯促销直播高47%,因为“知识获得感”提升了信任度。庆阳的香包非遗传承人王秀萍说:“以前参展一天接触不到50人,现在直播间几分钟就有上千人问手艺。”
有人质疑直播间“文化快餐化”,但李东坤反驳:“如果阳春白雪没人看,下里巴人能传递内核,有何不可?”清华大学教授史安斌指出:“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,传统媒体应思考如何借力新渠道。”
董宇辉的团队计划明年开设“文化助农”专项,将部分利润反哺地方非遗保护。黄泽元当场邀请他们为庆阳设计文旅IP。这场始于一辆车的对话,或许正在改写文化传播的规则——当导演向主播抱拳时,抱的是时代交错的接力棒。
配资平台安全查询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